业内谈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 多策并举提振楼市

业内谈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 多策并举提振楼市

袁昂雄 2025-03-23 股票指南 208 次浏览 0个评论
业内谈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 多策并举提振楼市

调减限制性政策,与此前“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稳定延续。核心城市进一步调减限购、限售等行政限制,放宽商业和公积金贷款首套和二套首付比例门槛,取消多套房贷款限制。

业内谈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 多策并举提振楼市

降低购房成本与税费负担。地方可在权责范围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允许“商转公”异地使用,增强对青年、新市民的保障力度。优化个人所得税、契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政策,降低交易环节税负。通过经纪协会协商降低二手交易中介费或搭建政府平台撮合交易。

增加收入、提振消费能力。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去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每年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推动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居民还款压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如稳岗就业、失业保险返还、工薪个人所得税调整,稳定股市和债券市场来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2025年持续推进城市更新,重点抓好三类项目:一是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二是扩大城中村改造范围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三是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核心在于“以存量撬动增量”。报告显示,2024年城中村改造将扩围至300多个城市,实施1790个项目。2025年将继续扩大改造规模,计划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短期通过货币化安置和专项融资拉动需求,助力楼市止跌回稳。预计2025年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将拉动约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释放潜在刚性购房需求,加速库存消化。

中期通过存量用地盘活,合理控制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供应,避免库存供需失衡加剧。激活房企新增投资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如改造中允许调整土地规划条件,提升土地开发价值,增强房企参与动力。通过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借款、税费优惠等政策组合拳,降低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长期推动城市空间重构、住房品质升级转型,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盘活低效资源,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重构城市空间结构。

2025年房地产行业供给端将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重塑行业生态。以需定建,严控增量开发,重点消化存量土地。通过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优化供需平衡,加大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

《报告》指出,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根据市场库存情况减少或暂停高库存城市或区域的新增土地供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盘活核心区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好房子”供给,减少无效供应。

《报告》还提到,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有力。今年继续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在各地方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中,至少15个省份提及存量商品房和存量闲置土地回购等内容,强调盘活利用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加大收购存量商品房力度,优化市场供应结构。

自然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从明确发债要求及资金使用主体、完善专项债券申报审核流程、做好资金和收益的综合平衡和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详尽操作规范和要求。

短期内,通过政府收储无力开发的土地,帮助部分房企实现资产变现,加速存量去化,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土地供应结构优化,核心城市土拍热度有望回升。重点城市可通过专项债资金收储核心地段优质地块,后续入市时将形成正向循环。

在过去三年及当前阶段,风险防范与稳定市场的基础上,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4年住建部解释了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内涵,关键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实现多元化住房供给,处理好市场与保障、租与售、增量与存量的关系,推进土地供给利用多元高效,“以房定地”、健全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进房企融资模式改革,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并逐步过渡到现房销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各地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结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建设“好房子”不仅在于优化住房设计与标准体系,创新空间设计,推广多样化户型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与居住体验,还要制定覆盖设计、材料、建造、智能化的全流程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低碳、适老化、无障碍等性能要求,增加绿色建材与建造技术应用落地,加速住宅智能化改造。

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做好保交房,是房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另一条主动脉。尽管保交付高峰已过,但交付问题依然局部存在,仍将是2025年行业需要化解的问题和风险。当前“白名单”机制已形成良性循环,但需突破“申报-审批-放款”转化率偏低的瓶颈。未来应重点推动省级统筹监管和市场化处置工具创新,实现稳主体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稳住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能促进住房消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降准降息有空间,PSL等结构性工具发力,信贷政策继续优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聚焦房地产相关领域,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年内降准降息仍然可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接续发力,定向支持相关领域“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去库存。例如,PSL支持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危房改造,支持城市更新和住房设施适老化改造;特别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回购闲置存量土地。此外,居民住房信贷政策仍有优化调整空间,刺激居民购房意愿和提高购房支付能力。在去年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基础上,存量贷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首付比例和新增贷款利率同样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积极财政支持房地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财政扩张支持经济投资建设、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基数和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地方专项债券支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有效降低行业库存风险,改善行业发展预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住房消费信心,减轻居民生育、教育、养老等负担,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升住房消费意愿。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本文标题:《业内谈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 多策并举提振楼市》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